游客发表

太阳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发帖时间:2025-02-23 13:10:27

【本篇是太阳 :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九十三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帝曰 :太陽臟何象?岐伯曰 :象三陽而浮也。什症帝曰 :少陽臟何象 ?岐伯曰 :象一陽也,状表一陽臟者 ,太阳滑而不實也 。什症帝曰:陽明臟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状表太陰臟搏 ,太阳言伏鼓也。什症二陰搏至 ,状表腎沈不浮也 。太阳”——《黃帝內經·經脈別論》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什症我是状表中医彭鑫博士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太阳我们先来看原文∶“帝曰 :太阳脏何象?岐伯曰 :象三阳而浮也 。什症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状表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 。帝曰  :阳明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 ,言伏鼓也 。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这段话的整体含义并不是很难理解 。因为我们之前都学过了 ,本篇就是《经脉别论篇》这里边的一些内容  ,就是太阳脏独至,阳明脏独至等等,这些不同的三阴三阳的脉象以及他们的经脉独盛的时候脉象的表现以及症状。同时之前也讲了整个饮食物进入身体之后的消化吸收的过程,还有就是人的居处动静勇怯,这些内容也都在这一篇上有所讲解 ,所以我们看这里的时候就不会特别陌生。我先带大家从头到尾先过一遍,“帝曰 :太阳脏何象?”黄帝问太阳经脉的象是怎么样的 ?这里讲的象主要指的是脉象。《黄帝内经》的文本的象是大象的象  ,其实它的意思就是形象的像 ,就是外在表像的意思。“象三阳而浮也” ,什么意思呢?太阳主要指的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经的脉象是阳气浮越于外 。三阳指的是按照它的量来算的,阳气最盛就是三阳 ,二阳就是阳明,一阳就是少阳 。三阳的阳气最盛 ,所以脉是浮在表面的 。所以说我们看到门诊上 ,患者遇到太阳经病 ,比如说太阳伤寒,风邪、寒邪侵袭身体的最表层 ,经常叫足太阳膀胱经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个时候脉象就是浮的 ,浮于表面 ,如果是寒气比较重的话 ,它就浮而紧。如果是风邪比较重的话,这个紧的感觉就没有那么的重 ,你还要配合患者的出汗与否  ,来判断它是伤寒还是中风 ,这地方中风不是指的我们内科学里边的中风 ,这地方中风指的是中外面之风。中风的人用桂枝汤来治,鉴别就是他的汗,它是有汗的,营卫不和的。伤寒是无汗高热 ,营卫是闭塞的,所以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这是基本的,我们在学《伤寒论》的时候,一开始就会学到的 。大家注意 ,古代医家写书大部分都把最重要的往前排  ,就是实际上在外感发热这些疾病当中,太阳病占最多数,一开始就是发热,发热分为脖子疼 ,怕冷,高烧这一类情况,还有一类是出汗怕冷没那么严重 ,脖子疼也没那么严重 ,但是也发热,它一开始就分为这两大类,所以《伤寒论》里边对于这一段 ,就是这个阶病情阶段的描述是特别多的,又是合病,又是并病 ,又是传变,又往里传,传到少阳,传到阳明 ,他有可能是伤寒 ,还有可能是中风,还有桂枝麻黄各半汤,这种情况也有,就是伤寒中风同时都兼备。还有的一种情况是外寒内饮,外面是寒邪,里边有饮水饮,又有哮鸣音 ,这时候你用小青龙汤。要外寒内热,外边有寒,里边有热,那就是大青龙汤。所以为什么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边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就是江南的医生 ,在唐朝那阶段,大家注意 ,干任何事,我们思考任何问题 ,你不能站在后世  ,这个历史事件已经发生完了,你站在后世的这个角度去思考当时那个历史阶段 ,那个历史人物,他的这个情况,(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你当然就像上帝一样 ,你是上帝视角,你永远觉得已经知道结果了 ,你在上帝的眼光来评判当时的这些人  ,你觉得这人做的不对,那人做的选择的很好 ,你永远是这样一个上帝视角,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事后诸葛亮。(未完待续)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九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免责声明 :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 。文中所涉及的药物 、药方 、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